当前位置:通识学院  >>  党建工作  >>  浏览文章

通识学院党总支第一党支部|承千年家国志,启时代新征程

更新时间:2025年03月28日       访问:0       编辑:通识学院

为深入推进党员思想建设,深度挖掘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通识学院第一党支部于3月25日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读书分享活动。此次活动将焦点汇聚于冯至先生的经典著作《杜甫传》,旨在引领支部党员从杜甫波澜壮阔又充满坎坷的人生轨迹中,深刻感悟其蕴含的深厚家国情怀,进而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担当意识。

IMG_8346.HEIC(1).jpg

活动伊始,主讲人陈溯同志详细且深入地介绍了冯至先生在杜甫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并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分享了阅读《杜甫传》前后,自己对杜甫的认知如何发生了质的转变。随着她对杜甫生平的徐徐解读,现场党员仿若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般感受着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杜甫出身官宦家庭,幼年受姑母照顾,青年游历四方,结识诸多文人。但父亲去世后生活窘迫,两次科举还因李林甫的阴谋落榜。即便处境艰难,他仍心系天下,困居长安时目睹百姓疾苦,创作了《兵车行》等佳作,深刻揭露社会的黑暗与民生的艰难。安史之乱时,国家陷入动荡。杜甫在逃难途中依然将国家与人民的命运牵挂于心,毅然投奔唐肃宗并担任左拾遗一职。尽管仕途布满荆棘,最终他选择辞官,但这段经历却促使他迎来了文学创作的巅峰时期,“三吏”“三别”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笔触,成为那个苦难时代最真实的写照,让后人得以透过文字触摸历史的伤痛。

同时,陈溯同志也特别强调,良好的家风是杜甫精神形成的重要根源。祖先杜预的事业心、祖父杜审言对诗歌的执着,造就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品格。他重情重义,关爱家人,这份小爱最终升华为对天下苍生的大爱。

此次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的党建活动,宛如一场精神盛宴,极大地丰富了党员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交流与分享中,党员们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信任,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生机。展望未来,通识学院第一党支部将秉持创新精神,持续探索多样化的党建学习形式,激励每一位党员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一审一校:施俊仙、包刘双

二审二校:吴小蕊

三审三校:谭苏


Copyright 2023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通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校区: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屯路296号   安宁校区:安宁市职教园区麒麟路17号   滇ICP备050070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