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传统文化教育与实践育人融合,推动《淑女/君子学堂》实践课程“走深”“走新”,通识学院于2025年4月8日组织大学语文教研室教师赴翰文院•艺术文化产业学院开展课程建设调研活动。通识学院院长谭苏、副院长吴小蕊、艺术文化产业学院副院长赵玉文、课程组相关负责人参加本次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茶文化体验、明清家具博物馆、云南咖啡文化、云南扎染技艺及甲马年画雕版等模块展开参观和调研,结合“淑女君子学堂”实践教学体系的场景化构建与课程化设计,探索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多维文化沉浸—解码传统智慧
在明清家具博物馆展厅,教师们细究黄花梨家具的榫卯结构与文人审美,从“一几一案皆有礼”中挖掘古代生活哲学;在茶文化体验馆内,从宋代点茶到云南古树茶制作,教师们在茶筅击拂与茶席布置中体悟“和敬清寂”的东方美学;在云南咖啡展区以“一粒豆子的环球之旅”为脉络,呈现咖啡文化与本土生态的交融创新;在扎染工坊里,板蓝根染液与几何纹样的碰撞诠释着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在甲马年画雕版工作室中,非遗传承人演示的刻板拓印技艺,揭开民俗文化的神秘面纱。
跨界课程重构—激活育人场景
调研座谈会上,通识学院谭苏院长提出:“淑女/君子学堂将依托翰文院•艺术文化产业学院开展实践教学,以‘器物为引、文化为魂、实践为径’,构建‘浸润式’教学体系。明清家具承载礼仪规范,茶咖对话中外文明,扎染与甲马年画激发创意思维,可以让学生在非遗体验中实现文化认知与人格修养的双重成长。”
创新实践蓝图:构建文化育人矩阵
未来淑女君子学堂将打造特色实践课程模块:
雅集工作坊:定期举办“明清家具鉴赏会”“茶咖美学沙龙”等主题活动,实现器物讲解与礼仪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专家现场器物讲解、师生互动礼仪实践、场景化模拟体验等多元形式,实现“理论阐释+实操演练”深度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触摸历史肌理、品鉴生活美学中感悟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非遗体验营:开设扎染纹样设计、甲马年画文创开发等实操课程,将非遗项目转化为生动的实践课堂。以“活化”传承为核心,开展沉浸式教学体验,通过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与创意设计实践,让学生在亲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实现从“技艺学习”到“创新表达”的进阶。
特色课程开发:打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如《器物里的中国智慧》《生活美学与文化传承》,探索“文化导师+非遗传承人”的教学模式。
本次调研为推动《淑女/君子学堂》实践课程建设开辟了新路径。课程组教师表示:“在触摸器物温度、亲历匠作过程中,我们寻找到了《淑女君子学堂》课程教学与美育实践、文化传承的契合点。未来的淑女君子学堂课程,将成为学生涵养心性、对话传统的精神家园。当学生亲手触摸雕版的纹路、染制独一无二的扎染方巾时,文化传承便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可感知、可创造的生命体验。”
一审一校:施俊仙、范生莲
二审二校:吴小蕊
三审三校:谭苏
Copyright 2023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通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校区: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屯路296号 安宁校区:安宁市职教园区麒麟路17号 滇ICP备050070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