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通识学院  >>  淑女君子学堂  >>  浏览文章

传承中华雅韵,赋能美育实践— 语文教研室召开“淑女学堂”“君子学堂”特色课程改革研讨会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4日       访问:0       编辑:通识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4月8日,通识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在综合楼202教室围绕“淑女学堂”“君子学堂”特色课程改革召开专题研讨会。会议提出,本学期两门课程将依托学校翰文院·艺术文化产业学院的资源优势,以“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实践”为核心,深度融入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培养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视野的“德艺双馨”复合型人才,助力云南文化传承。

image.png

教研室主任邓丽平强调,本次改革旨在通过非遗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构建“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的课程体系。淑女学堂与君子学堂将深度挖掘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非遗螺钿、漆扇制作、甲马年画文创等特色项目,通过项目式学习、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涵养“谦谦君子”的品格与“端庄淑女”的气质,同时培养其将传统技艺转化为现代设计应用的能力。不仅要培养技艺传承者,更要培养文化传播者,未来计划联合艺术文化产业学院的非遗专家和导师,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

研讨会上,课程组教师分享了具体改革举措。武晓倩老师将引入“非遗螺钿”实践课程,带领学生从技艺实操中感悟传统美学与工匠精神;李诗白老师则提出,君子学堂将在原有体验式课程基础上增设理论模块,系统讲授云南民族文化、传统礼仪等知识,夯实学生的人文素养根基。 李诗白谈到,“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基因,理论课程能帮助学生理解技艺背后的历史脉络,让传承更有深度”。

未来,语文教研室将秉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理念,通过特色课程塑造学生“内外兼修”的理想人格—君子谦和守正、淑女典雅自信。课程建设成果将通过校园展览、非遗市集等形式展示,营造崇德尚艺的校园文化氛围,助力学校成为云南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标杆平台。未来,教研室还将联合翰文院·艺术文化产业学院开发非遗数字化课程,推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一审一校:施俊仙、陈溯

二审二校:吴小蕊

三审三校:谭苏




Copyright 2023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通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校区: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屯路296号   安宁校区:安宁市职教园区麒麟路17号   滇ICP备05007082号-1